欢迎光临优站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优站分类目录 » 站长资讯 » 业界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小米的“欧美梦”,不是戴上电商面具就能做好的

来源:新浪科技 浏览:706次 时间:2015-05-23

  在印度和东南亚小获成功之后,小米在线商店的上线终于向欧美市场迈出了第一步。果其不然,小米并没有拿出国人所熟知的手机和平板,反而把小米手环、小米耳机等配件产品陈列其中。准确的说,小米在欧美市场并未以手机厂商的身份示人,更像是一家来自中国的电商网站。

  专利难题,手机上市恐遥遥无期

  在国际舞台上从不缺少国内手机厂商的身影,不管是华为、中兴还是TCL、联想,均以自主品牌或者收购的形式在海外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就连魅族也偶尔炫耀下自己在欧洲市场的成绩。作为一家创立只有5年的手机企业,专利短板是小米众所周知的问题。

  其实从爱立信在印度市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开始,小米的专利短板就已经是老生常谈,二者的侵权案也在21号正式开庭。品牌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速成,产品也可在小修小改之后加速迭代,但在专利问题上却很难急于求成。虽然在国内也有专利之争的苗头,比如中兴和华为之间的纠纷,但总的来讲仍是孕育互联网手机品牌的沃土,或许这正是各行各业争相涌入手机行业的原因之一。

  从去年开始,小米显然加快了专利申请的步伐,却依然难以摆脱专利含金量不高的困扰。2011年异军突起的HTC,在进军美国市场的时候所面临的专利压力,相比于今天的小米有过之而无不及。HTC的解决之道有两点,一是加强自身的专利申请,二是投入巨资进行专利收购,但在与苹果的专利之争中依然元气大伤。那么对小米来说,专利收购会是一条捷径吗?

  在国产阵营里收购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其中联想最为著名。2014年联想29亿没有接手摩托罗拉移动,获得了谷歌2.1万项专利的交叉授权。去年三月份以一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Unwired Planet持有的21项专利,并同时获得2500项专利的交叉授权,而后又以一亿美元以上的价格收购了NEC超过3800项专利组合。可以说一系列的收购让联想的海外拓展变得收放自如,而收购却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比如TCL相继并购了阿尔卡特收购了Palm,却依然难以打破专利屏障,不得不转身谋局国内市场。

  450亿美元的估值和每年6000万以上的销量,给了小米通过收购来弥补专利缺失的底气,但专利大户却是奇货可居的。早先就传出了TCL收购HTC的消息,后来不了了之,再后来又传出了索尼砍甩掉手机业务,而今又炮制出小米可能接盘黑莓。不可否认,失败的手机巨头很多,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专利,而对这些巨头窥伺已久的捕食者数不胜数,这个机会会留给小米吗?

  配件先行,优势在于价格和模式

  小米很聪明,贸然在欧美市场销售手机必然引来一大堆的官司,手机配件却可以巧妙的避开不必要的麻烦。更聪明之处在于,小米的角色是一家来自中国的电商网站,而非单纯的用产品来填补欧美市场。

  首先从价格上来讲。小米手环等产品在功能上和Jawbone、Fitbit等品牌的产品并无太多差异,但后者的价格在100美元左右,而小米手环只要15美元,就算加上进口税和关税,在价格上仍然占尽了优势。从中国到印度再到美国,性价比是小米自始不变的作风,随着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崛起,小米这个词汇已经广见于美国科技媒体,配件先行更像是小米在品牌宣传方面的又一次尝试。从外媒的报道来看,小米手环和小米耳机一经上线便抢购一空,但欧美市场会为小米的饥饿营销买账吗?时间会给出一个答案。

  其次小米商店直邮美国的形式可谓是一个聪明之举,虽然邮费、关税等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却也节省了在美国市场的渠道和运营成本。外媒的调查显示,由于中国产品售价相对低廉,激起了不少美国人到中国海淘的兴趣,而在美国上线的中国直邮购物应用Wish也已达到了30亿美元的估值。小米在线商店更像是对这种趋势的一种迎合,更何况雷军多次声称小米网是中国第三大购物网站,电商野心已班班可考。更重要的是,即使小米在美国的在线商店出了问题,关闭便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小米在美国市场陷入泥潭。

  在专利短板解决之前,小米注定和欧美手机市场无缘,小米在线商店更像是一场对新市场的探路,顺带进行粉丝培养和品牌宣传。大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意。

  扬长避短,欧美不是小米的战场

  或是野心爆棚,或是营销需要,雷军已经不止一次提及小米将超越苹果的豪言壮语。而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国际化便成了小米不得不走的路。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无不把占领欧美市场当做国际化成功的重要标志,但对小米来说,对整个国产手机行业而言,欧美市场或许并不那么重要。

  虽然中兴、华为等国产厂商都在鼓吹自己在美国市场的成绩,究其市场份额却丝毫不能让人兴奋,更多的是在低端市场苦苦挣扎。从美国第一季度智能手机生产商市场份额报告来看,苹果以42.6%的份额高居榜首,三星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8.3%,LG、摩托罗拉、HTC分别以8.4%、5.0%、3.8%的成绩位列3、4、5名。而中兴、华为、联想等一干国产手机厂商只是剩余11.9%市场份额的一份子,其竞争中还有微软、黑莓等美国手机厂商。

  相比于美国市场,国产手机厂商们对欧洲更有兴趣,以至于华为、中兴等多次把新品发布会选择在了欧洲。从数据来看,华为在德国和西班牙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3%,TCL并购的阿尔卡特更是在欧洲市场消化了近6000万的销量,然而三星依然是欧洲市场的主流,一度市场份额超过了50%,在iPhone6发布之后苹果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再创新高,国产厂商却依旧利用入门级智能手机抢占市场。欧美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占90%,比起国内市场来讲竞争将更加残酷,华为中兴等尚且力不从心,留给小米的机会显然不多。

  而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情况却和欧美大有不同。这些的确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远不及中国,几乎所有的国内外主流品牌都看到了这个机遇,OPPO、中兴等纷纷在印尼开设工厂,华为、酷派则砸重金进行品牌和渠道建设,同时三星、苹果等也开始在这一市场发力。看似混战的局面,却给国产厂商在海外进行中高端布局提供了一个契机,小米也能够把自己在国内的模式进行本地化移植。

  在东南亚和印度市场之后,俄罗斯和南美市场可谓丞待开发的第二层市场,在此之后还有智能手机逐渐成熟的非洲市场。相比于在欧美市场进行抢滩登陆,在落后于中国的市场发力似乎更加容易,这里没有真正的巨头存在,也没有滴水不漏的专利保护,更重要的是,价格在这些市场几乎是绝对因素,比品牌更有影响力。

  HTC起于欧美市场却又折戟于此,以至于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转战乏力。但愿小米不要死磕欧美市场,成为第二个落寞的HTC。

  • 网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