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优站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优站分类目录 » 站长资讯 » 业界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苹果WWDC发布会 给外界留下什么干货

来源:腾讯科技 浏览:478次 时间:2015-06-11

  一天下来,苹果WWDC的信息就被淹没了,显得有些冷清。这与苹果下半年硬件大会有明显差异。

  当然与主题有关。WWDC面向开发者,面向B;苹果硬件更多面向大众,当然更是面对媒体人。你该明白苹果营销的一部分秘密。

  但不全如此。WWDC多年下来,规模不小,公众反应一直比较淡。延伸一步,这么说吧,就是我们对苹果创新的理解有种误区:更多从硬件角度去考虑,忽视了操作系统、软件、服务动向。

  硬件创新确实容易被人感知,看得见摸得着。外观、材料、核心元器件、配置、各种特色功能、技术参数,在多年IT知识普及下,一些普通公众甚至也懂。

  仔细体会,硬件领域的苹果,在创新上,似乎一直活在公众从0到1的思维里。如果未获满足,会立刻引来批判,往往就是“苹果没落啦”,“巅峰坠落啦”之类的话。如果有个明显改观,哪怕肾六只是变大一下,也会重新大获追捧,卖个大好。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苹果硬件再怎么变,也很难有革命性变化。这个你去关注一下富士康以及它的上游各种元器件企业、材料企业、设备企业的动向,就能感受到。你想再深入,就翻一下最新的材料化学、生物科技类杂志,许多前沿技术动向虽然很诱人,但体现在IT业商业进程里,距离实际商用还遥遥无期。

  这个阶段,硬件领域真正的划时代变化。炒概念的倒是很多。硬件终端,在什么无边框上争论不休,是很滑稽且可悲的一幕。

  我将这种局面称为摩尔定律的魔咒期。硬件的创新已到瓶颈期。肾六的变化,更多就是尺寸变大而已。它是一种媚俗,当然也符合一定市场规律。要说颠覆式创新,它根本就没有。

  但你结合公众每年对苹果硬件的评价与追捧,就能体会到某种反差,肾六变大,这表面的创新,都很容易被当成从0到1的颠覆创新。

  相反,就算WWDC上接连发布密集的系统与软件创新信息,也难以唤起更多热情。围绕它的很多创新,很容易被归于从1、2、3到100的微创新。昨夜今晨,它明明回答了截至现阶段的一部分疑问。但依然被淹没。

  你时刻得明白,苹果本质上是一家软件与服务企业,如果它在这个领域的创新停滞,风险程度会远高于硬件创新迟滞。

  那么,我们就略微展开一下,先问一个问题,苹果生态有什么风险?

  你知道,它的核心在于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商业化平台,汇聚了无数的创业者,无数的应用,通过高度掌控的硬件产业链,控制入口,直达最终消费者。

  相比安卓生态,它集中管控,在供应链方面有非常强大的优势,体现为品牌、口碑、品质、集约化、强大的流量变现能力。

  但几年过去,苹果已经步入边际效应递减阶段。无数的开发者开发的应用汇聚到一个平台,但是这个平台的分发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想想看,苹果平台上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哪里?就主要是iphone里。当ipad、iphone、ipod等全盛期,三管旗下,入口能效很高,但是目前产业成熟,市场已逐渐饱和,苹果终端存量用户庞大,加上竞争对手冲击,目前出货已经主要集中在iphone新品,看上去依然很高,但入口过于集中,已经意味它的分发能力将遭遇危机。

  因为,手机这个入口,无论屏幕还是消费者日常消费行为,都觉得了海量的应用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获得更高的变现率。因为,屏幕就那么大,消费者每天20小时高频的应用,也就那么有限,苹果平台上的应用,如果不能创造新的出海口,将沉淀成为成本,不但无效,很多恐怕就成了垃圾。

  苹果对海量应用的分发能力,目前已经进入瓶颈期。

  突破这个瓶颈的方法当然有:

  一、继续丰富移动终端的形态,扩充产品线,为应用与服务建立更多入口(其实变通说,更是出海口)。

  PC、ipad、iphone、ipod、apple watch、apple TV、盒子、路由器、娱乐中心等等,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家居产业链,可穿戴设备之类。

  二、以大数据、智能推送的方式重新激活海量的应用。让它们高效地到达用户。

  三、开放运营,通过生态联盟,将海量的应用引到其他平台。

  你能看到,苹果确实在不断拓展智能终端产品线。智能手表被视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但我认为,它不可能超越苹果手机出货。

  而且,终端形态不可能无限增多:一是品牌不可能无限细分;二是苹果再牛,也不能保证涉入所有领域,每个细分都成爆款。如果苹果未来还具有消费电子特征的话,手机始终都会是最核心的产品线。这意味着,苹果将很难持续通过入口增加突破瓶颈;

  昨夜今晨的WWDC,其实回答了这个问题。你能看到,苹果前所未有地强调了智能推送,演讲中至少提到6处。苹果iOS 9、watch OS2强调最多。

  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因为,它能激活海量的应用,从中精选、推送给用户最需要的部分,并与日常生活应用场景关联起来,直达线下,带有服务驱动的O2O化特征。而且,智能推送,还具有营销的功能。

  这背后有大数据、搜索的力量作为支撑。无数的苹果用户,为它累积下巨量的数据信息。苹果正在加速变现它的大数据价值。

  这对于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扇新窗口。两年多来,许多苹果开发者抱怨,苹果平台的价值越来越弱,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理论上,如果苹果基于大数据的运营深有成效,开发者就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担心因为自身营销、商业化能力差异,应用最终沉淀为垃圾。

  如果运营深有成效,苹果当然能够化解因为终端入口分发出现瓶颈的压力。理论上,每个终端的用户,不用再在平台上,在海量应用里搜寻自己需要的部分。每部终端的应用,都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消费特点,构建起丰富的应用场景,能将无数的应用关联起来,不再是过去的割裂。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场景化的方案营销。

  不止如此,WWDC上,苹果还有一个新的动向,那就是正进一步走向开放,甚至开始跨出自家系统,嫁接安卓平台。

  其一、Apple music即将登陆安卓平台,这对它来说,是一种的动作。这意味着:

  1、苹果极为重视流媒体服务,不惜开放运营,触达更多用户。只要能把控内容端,依靠强大的流量,依然可以获得出色的变现。

  也许,苹果未必真能复制当年ipod的辉煌。但是,如你仔细观察周围,除了游戏,音乐也一直是最刚性的需求,能创造巨大的流量。而且,这个产业链能直接触达线下,与音乐人、唱片公司、演艺、票务等许多链条关联。这个与上面苹果的大数据运营结合,一定会出现更丰富的商业机会。此外,随着全球版权意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音乐的消费,已逐步开始走出免费依赖期。

  2、苹果对安卓阵营的认知,并非零和心态。

  这两个阵营,一定会继续并行。安卓的开放虽然充满行业民主精神,但是过度、无节制的开放不可能造就出色的产业,水至清则无鱼。事实上,几年来,安卓阵营乱像丛生,它的平台呈现矛盾:导致总量庞大的应用,分散到各家平台上,不但效能有限,开发者还赚不到钱。安卓市场的创新过于依靠集体无意识的力量,造成巨大的浪费,传导到下游的硬件产业链,已经出现环保问题。

  其二、苹果Swift 2开源,对iOS、OS X和Linux平台都适用。仔细琢磨一下,未来,它是否能将安卓给OTT掉?

  总之,苹果已经在操作系统、软件领域走出了自身封闭的体系,这里面透露出一种自信,那就是苹果认为,互联网时代,内容、应用即服务,未来,依靠这一环节,它同样能够撬动产业。

  大胆想一下,未来,苹果敢不敢开放硬件入口,即将自己操作系统以及许多软件积累授权给更多有实力的终端品牌,从而走向真正的服务驱动模式?

  这个问题,我3年前在微博里提出过。当然应该还很早。因为,苹果的优势就在于软硬一体,匹配、优化出色。如果软件硬件分离,市场将会出现低品质的方案,损害苹果的口碑。但是,在一个硬件产业面临摩尔定律魔咒的时期,硬件的躯壳相对成熟、稳定,也不是不可想象。

  当然,苹果是一家商业公司、上市企业,它有太多逐利的诉求。WWDC的效应,就是能在未来几个月驱动全球硬件产业资源,朝着它定义的互联网、软件及服务的标准汇聚,最终在每年的下半年,形成一场硬件终端的消费狂欢。这一幕已经反复出现多年。

  无论如何,昨夜今晨的苹果WWDC,透露着这家巨头在硬件领域遭遇瓶颈后,开始寻求软件与系统创新的突破,并由后者形成更大的成长驱动力。

  硬件领域的创新,容易被感知,人们总喜欢看得见的创新,往往忽视那些不容看见的创新,WWDC传递着后一种。

  大众对于创新,确实更愿意看到从0到1的颠覆性变革。尤其是中国这类市场。在我看来,这恰恰透露着一种不太健康的思维。因为,唯有那些产业浮夸、根本不具有掌控力的区域,才往往期望某个领域一鸣惊人,实际上,最后局面总是力有不逮。因为,商业创新与运营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比赛。在中国,我们看到太多一代拳王,很快沦落下去。中国人不缺智慧,也不缺头脑,缺的是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的产业原始创新烧,还常常经不住诱惑,太喜欢旁逸斜出了,很快就透支了有限的资源。

  需要重新认识苹果的创新路径。入口硬件终端的创新,在我看来,不是苹果革命的部分,甚至是没有壁垒的部分。在这个领域,在这个时代,它不可能具备将中国华为、小米远远甩开的能力,甚至很难甩开3个月。事实上,两年来,中国本地手机企业在硬件上甚至有超越苹果的势头。这不是夸张。要知道,全球代工企业、物料企业就那么多,苹果若单纯依靠这个,它没有护城河。

  苹果真正的力量,就在于它的软的部分,在于它持之以恒的系统创新力量。库克去年曾强调了苹果微创新的意义。我认为,苹果作为独立生态系统,它在软件与互联网平台上的静悄悄、渐进式变革,比硬件的突变更具威慑力。就是说,微创新的苹果,比革命的苹果更可怕。

  微创新绝不是缝缝补补的边角料创新,而是一种系统化创新。没有强大的微创新平台支撑,苹果不可能具备如此缜密的力量,撬动整个产业链。

  这个产业需要从0到1的突破,它确实能带来巨大的解放。但是,过度夸大它,或者否定从1到2、3、4……100的微创新与迭代更新,会导致整个产业鸡血横飞,心态膨胀,缺少定力,不愿从事那些日复一日的苦逼活计,总想一夜暴富,充满赌博心态。

  这可能是库克所能给苹果贡献的软文化的价值。他的性格可能更适合硬件工业遭遇瓶颈、苹果系统与软件开始发力的周期。我记得去年,他以一份宣言宣布出柜时,说过一句话,就是他的性取向,能让他看到许多人看不到的领域。在我眼中,中性化的库克,确实迎合了一个中性化的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融合的时代,它更需要幕后的软性的创新力量。

  当然,库克时代的苹果,也很难避免过度迎合资本市场。

  为了迎合投资人,2014年以来,苹果使尽解数,不但从年初炒作到年尾,年中将股价1拆7,还落实600亿美元股票回购,投资人一片狂欢。

  如果要我说苹果真正的风险,我认为就是这种为所谓投资人服务的趋势,越来越露骨。当它演变过头,它会超越国家意志,架空主权,完全为资本服务。苹果富可敌国的现金储备,基本属于无效率,过去它基本不并购,研发投入远低于微软、IBM,靠着强大的模式以及海外有效的避税游戏,简直成了一个虚拟的国家。但这种为投资人绑架的格局一定会触发国家、区域经济体、其他产业组织的警惕,而竞争者当然也不会放过任何机会。苹果的商业运营里,同样隐含自己最危险的敌人。

  • 网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