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优站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优站分类目录 » 站长资讯 » 业界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默多克急着爆料的,会是啥事?

来源:网易科技 浏览:330次 时间:2015-12-05

  全文提要: 1985年,美国报业巨头论坛集团投资美国在线(AOL)500万美元,赚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十亿美元。这是传统媒体数字化征程中的第一座丰碑。但这家在数字世界猜对了开头的传媒巨头,最终一败涂地,成了“报业孤儿”。现在,默多克,就是那个老默多克,爆料说又有人要领养它了,不过,领养的目的是瞅着机会再一次倒腾。有人问默多克有没有兴趣搭把手,老默斩钉截铁:No!论坛报业回应说,子虚乌有,但这话是在内网与内部邮件中对员工说的,消毒用的,并未对老默进行正面驳斥,这反而使人们对这桩交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其实,这桩交易的真假成色,并无大碍。论坛报业这个拥有诸多大名鼎鼎报纸的传媒巨头,默多克推文发布前总市值仅2.3亿美元,推文发布后劲升至2.8亿美元。形成对比的是,停牌许久的浙报传媒目前的总市值200多亿人民币,高出论坛集团不少。

  故事得从已经开始的结局说起。2015年11月27日,鲁伯特·默多克发了一条推文,报料刚从纽约时报挖来三位数字业务高管、准备再次发力数字世界的论坛报业(Tribune Publishing),将被华尔街大公司收购。而其中的洛杉矶时报,将被慈善家艾里·布洛德(Eli Broad)和洛杉矶地方财团买下。Recode 报道,有人问默多克自己有没有兴趣,他说NO。至于消息来源与成交时间,默多克没有交代。 靠报纸发家、在历史上逢报必买的默多克,面对白菜价的论坛报业,毫不犹豫地说NO,这世界真的变了。

  众媒体循线追踪,证实默多克所言不虚。那家所谓的华尔街大公司是“阿波罗全球管理”,一家著名的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公司。有报道说谈判其实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另有报道说,论坛报业压根儿没鸟阿波罗,并没有安排高层与其会晤。论坛报业在内网与内部邮件中说,没有这回事,并未对老默进行公开批驳。通常,在一桩交易被正式否认之前或者正式签约之前,标准的回应都是暖昧的。

  当然,此时暴出这样的新闻,的确有些出人意料。论坛报业股东与管理层看起来都没有放弃的意思。他们正在积极运作,试图在数字世界,有一番作为。而其数字业务,看起来势头也还不错。

  2015年11月18日,华尔街日报披露了论坛报业两项重要的人事任命。前纽约时报首席技术官拉吉夫·潘特(Rajiv Pant),将担当论坛报业新设立的首席产品、技术和用户体验官职位。而莫希特·潘迪(Mohit Pandey),《纽约时报》 的移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将出任论坛报业的工程和移动部门高级副总裁。

  两人都将在纽约工作,向论坛报业数字业务总裁丹尼丝·沃伦汇报。丹尼丝·沃伦在纽约时报工作了26年,任职纽约时报数字业务负责人,对于纽约时报数字业务发展,尤其是付费墙业务的建设具有重要贡献。2015年6月,她被论坛报业挖角,主管论坛报业集团的所有数字业务。

  论坛报业由美国传媒巨头论坛集团(Tribune Co.)分拆而来。2014年8月5日,报业资产被赢利能力强劲的广电娱乐资产扫地出门。分拆后的Tribune Publishing(报业资产公司)、Tribune Media(广电娱乐资产公司)分别单独上市。论坛报业旗下拥有著名的《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9家一流都市报纸。论坛报业在2015年11月5日的季报业绩电话说明会上宣布,所有这些报纸都将于2016年第二季度进入新建立的类似于纽约时报的“计量付费墙”(metered paywall)。论坛报业此前已经在洛杉矶时报等一些报纸网站建立了付费墙,刚刚公布的季报显示,目前论坛报业一共拥有纯数字付费订户8.1万人,同比增长37%,基数较小,增幅很大。

  身为美国著名媒体产业评论家肯·道科特口中的“报业孤儿”,论坛报业 2014年8月被分拆后,股价至今直降65%,目前总市值仅为2.3亿美元左右,下降趋势仍然清晰可见。默多克推文发布后,市值劲升至2.8亿美元。论坛报业旗下的9家美国各地都市大报,每一家都具有辉煌的历史。不过,如今所有的家当加起来,也不到3亿美元,远远抵不上一家浙报传媒,让人伤感。市值不断滑落伤的是股东,而不断的大规模裁员,伤的就是员工了。论坛报业刚刚公布了以各种形式裁员500人,也就是7%现职员工的计划。2015年年初,论坛报业已经裁员300人,计划实施后,今年裁员规模将达到10%。在2012年,论坛集团裁减了800个旗下报纸职位。2013年,论坛集团再次在下属报纸中终结了700个职位。

  面对形形色色的危机,论坛报业没有放弃,甚至有点在数字业务上孤注一掷,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

  根据comScore的数据,论坛报业的在线访问量强劲增长,月独立访问量达到了4920万,其中洛杉矶时报的网站劲升31%,达2950万。这些数字与纽约时报的6580万、华盛顿报的6690万相距并不太远。

  丹尼丝·沃伦信心满满地声称:我们将继续改善移动和网络产品;建设一流的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用户体验团队,创建数据驱动、移动优先的企业文化,让我们领先的论坛报业品牌进一步得以强化。

  你很难说这位来自纽约时报的女性数字英雄是在说大话。论坛报业的母体论坛集团曾经创造了美国报业,也是全球报业的第一个互联网奇迹。谁能够说,这三位来自纽约时报的数字精英,就一定不能带着论坛报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呢。

  一,投资AOL:传统媒体鲜为人知的第一桶金

  美国的许多传媒集团,在互联网草创时期,都曾先后试水,并或多或少地掘得了第一桶金,其中业绩最为骄人的是论坛集团。

  1985年,斯蒂夫·凯斯创办美国在线(AOL)的时候,除了一个愿景与一身豪情之外,身无分文。这位宝洁公司推销员出身的互联网英雄,赤手空拳地闯进论坛集团,在CEO查理·布鲁贝克(Charlie Brumback)的办公室陈述自己的抱负与计划。然后,他说,我们需要一个战略投资者。

  勇敢、率性的查理居然爽气地给了史蒂夫·凯斯500万美元,获得了10%的股份。这500万美元,对于当时美国任何一家财大气粗的报业集团来说,都不过九牛一毛,但史蒂夫·凯斯敲了很多门,并没有人愿意搭理。查理·布鲁贝克给的这笔投资,成了AOL的第一推动力,也为论坛集团带来了巨额财富。

  随着AOL上市及其后互联网狂潮的掀起,这笔投资带来的巨额收益是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人们一直在纠结这笔收益的精确数字究竟是30或者40亿美元,或者,更多些更少些。杰罗姆最早是在小苏兹伯格、丹·格雷厄姆的两次访谈节目中,看到两人分别在讨论这个故事。能够同时获得这两个美国报业巨人致敬的论坛集团CEO查理·布鲁贝克,其能量可想而知。论坛集团分享了AOL的光荣和梦想。

  不过,这一空前绝后的完胜,并没有帮助论坛集团成功转型。论坛集团赢得了数字时代的第一场战斗,但是,输掉了整场战争。奇怪的是,论坛集团以此次利得为资本,进行了众多投资,但乏善可陈。这笔投资收益虽然可以完全覆盖其后来在新媒体建设中所交的所有学费,但并没有帮助其在互联网上找到下一个独角兽。论坛集团此后的故事,与美国所有传统媒体集团一样,仍然充满了艰辛与困顿,其报业资产甚至进入了长达四年的破产程序,2012年才最终脱身。似乎,论坛集团的美国在线往事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查理·布鲁贝克拥有足够的智慧投给美国在线500万美元,他也有足够的智慧坚持到史蒂夫·凯斯把AOL带大,甚至,他更令人拍案叫绝地在互联网泡沫的高潮期变现了这笔增值数百倍的投资。不过,他拿这笔钱,去做的许多事情,却显得没有前瞻性。今天看来,其中最大的败笔,是他在2000年3月13日,巨资收购另一家濒危的报业集团 —— 时代镜报集团(Times Mirror),在包袱之上再加上一个巨大的包袱。洛杉矶时报是时代镜报集团的子报,就是在那次交易中进入论坛集团序列的。而这将成为后来的一颗巨大的未爆弹,直接把论坛报业拖入危机之中。

  二,试水分类广告:传统媒体的上甘岭

  除了投资AOL,论坛报业作为传统媒体,还参与并赢得了另一场意义重大的数字“战斗”。在那场战斗中留下来的胜果,今天仍然硕果累累,而且,很有可能成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真正拥有主动权、主导权的唯一领域,成为数字世界的“上甘岭”。

  1996年,美国九大报业集团联手推出新世纪网络(NCN,New Century Network),试图举众媒体集团之力,打造一个彻底击毁雅虎与AOL新闻门户的聚合性媒体平台。由于各巨头三心二意,这个创意很快失败了。在这过程中,论坛集团、甘耐特集团和华盛顿邮报发现,要9家大集团一起来做些什么,是不可能的任务,还不如情投意合的几家一起来做些实事。因此,三家形成了一个小圈子,组建了一个专攻分类广告业务的合资企业平台Classified Ventures,培育了一系列垂直的分类广告网站。其中汽车网站Cars.com,职业网站CareeBuilder.com相当成功,为参与各方的业绩做出了很大贡献。Cars.com还成了美国最大的汽车资讯、服务网站。

  2015年6月29日,甘耐特集团进行了广电娱乐数字资产与报业资产的分拆。分拆之前,甘耐特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合作伙伴华盛顿邮报(此时已蜕变为格雷厄姆控股)、论坛集团手中买断了所有合资企业平台Classified Ventures的股份,完整地纳入新组建的广电巨头TENGA框架内。甘耐特原来持有Classified Ventures 27%的股份,也就是说,Classified Ventures总估值在25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比纽约时报22亿美元的总市值还多。一家投资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分类广告合资企业,十几年后,成了估值25亿美元的金牛。在NCN新闻网建设过程中,纽约时报因忙于国际化,最不上心,因此,这一成果并没有他的份儿。

  虽然这块在线分类广告业务目前已经与论坛报业无关,甚至已经与美国报业无关,但是,这一模式,作为传统媒体主创的在线商业模式,健康地存活下来了,而且,还在进一步发扬广大。在全球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中,它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份量还在进一步吃重。

  传统媒体集团 —— 挪威的斯伯史泰德、德国的斯普林格、南非的Naspers 都在在线分类广告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施普林格与美国股权投资基金General Atlantic于2012年组建的合资企业“施普林格数字分类广告公司”(Axel Springer Digital Classifieds,ASDC)是施普林格数字业务的旗舰。General Atlantic投入2.37亿欧元,占股30%。两年之后,ASDC估值达到了30亿欧元。

  2014年2月7日,路透社报道,阿克塞尔·斯普林格正在与JP摩根和花旗银行讨论其数字分类广告业务的上市事宜。报道说,ASDC的估值约30亿欧元。2014年4月15日,彭博通过自己的消息来源,进行了同样的报道,进一步确认这一信息。不过,ASDC上市迟迟没有进展。2014年12月8日,施普林格突然宣布以4.46亿欧(5.479亿美元)现金从合资企业股东General Atlantic手中购买15%股份,使自己的持股从70%提升至85%。从交易结果可以看到,施普林格此次增持的价格,正是基于路透、彭博此前报道的30亿欧元估值。施普林格愿意在这个估值基础上回购股权,说明这个估值在他们的心目中,还相当便宜,其志存高远。

  全球范围内,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主导的生意,成功的很少,有趣的是,在网上分类广告平台建设上,却卓有成效。杰罗姆一直把这些传奇当作孤立的个案,将其视为偶然与巧合,并没有试图从中探寻什么共同点。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生的这些故事,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联。而且,在欧洲还有施伯史泰德和施普林格两个不同的成功版本。这至少说明,传统媒体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互联网上寻找立足点,并有所作为的。无非,大家对于自己的优势如何与互联网结合,还缺乏清醒认知罢了。

  投资腾讯取得巨大成功的南非传统媒体巨头Naspers,并没有躺在腾讯身上过日子。Naspers正不断地开疆辟土,他们瞄准的一块新大陆,正是在线分类广告。那个故事及其意义,我们将在另一个话题中详细解读。

  可惜的是,坚守在线分类广告这个“上甘岭”并尝到了甜头的论坛报业(论坛集团)最终还是永远出局了。

  三,报业孤儿:被遗弃的豪门浪子

  来自AOL的一次性巨额投资收益与来自在线分类广告的稳定、可观经营利润,都没有帮助论坛集团下出活棋。论坛集团和所有的美国传统媒体集团一样,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报业在集团内部的地位也一天不如一天,最后,被同门兄弟嫌弃。在那场席卷全美国的分拆报业资产大潮中,论坛集团的故事十分凄凉。(详见杰罗姆的述评《美国六大传媒巨头的分拆与解体》)

  论坛集团的业务架构与甘耐特集团、时代华纳集团、新闻集团、华盛顿邮报相似,旗下也有报业和影视娱乐业务两部分。论坛集团的分拆下手更狠,它不仅把活力较强的影视娱乐业务全部留下,还扔给报业集团一屁股的债务。2014年8月5日,论坛报业(Tribune Publishing)开始独立上市交易。而其母公司更名为论坛媒体(Tribune Media)。

  简单地讲,论坛集团的拆分,很简单、暴力:有活力的、前景看好的业务,留下;发行萎缩、广告下滑的报业,开路。

  论坛集团的报业资产,在正式拆分前的2013年,赚了9400万美元,总收入为18亿美元。销售净利润率低得惊人,但这已经是最近四年中最高的一次了。证券市场给它的PE估值是6.3倍,远低于市场的PE中间值。这意味着,投资者认为其创利能力将进一步走低。

  用另一个说法,论坛集团旗下众多报纸,当时总市值仅为5.33亿美元。这些报纸为美国九大城市报,其中包括《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你可以抽空查一下中国的几家上市报业集团,家家都扔下论坛报业几条大街。对比是惊人的。

  更出人意料的是,论坛报业与华盛顿邮报、甘耐特等共同持有的数字分类广告平台Classified Ventures带来了充沛的现金流与可观的利润,可以帮助对冲印刷版广告与发行的损失,但是,这些由报业部门在上个世纪创办,显然属于报业部门的资产,留在了电视部门“论坛媒体”。而论坛媒体,稍后把这部分数字资产卖给了甘耐特,准确地说,是卖给了甘耐特的电视、数字部门TENGA。因此,这家由三大报业集团创办的估值高达25亿美元的在线分类广告平台,理论上已经与美国报业无关了。

  分拆前,论坛集团总负债为41亿美元,大部分是其在前几年购买地方电视台时发生的。由论坛报业分摊的债务3.5亿美元,约占总额的8%。这样的比例并没有失去理性,但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报业集团有能力承担这一重负吗?

  美国国会众议员亨利·沃克斯曼(Henry Waxman)对此表示了严重关切。作为来自洛杉矶的议员,他对洛杉矶时报的未来表示忧虑,专门写信给论坛集团CEO要求慎重考虑这些地方报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亨利·沃克斯曼试图以道德劝服的方式来影响这次分拆,论坛集团当然要给面子,但口惠而实不至,拆分方案最终并无任何实质改变。报业的困境不是国会议员的关心所能改变的。甚至,大家心照不宣的是,论坛报业以及其他报业集团报表上日趋微薄的利润,往往只是通过持续地压缩成本、裁减人员勉强维持的。

  美国著名的媒体产业评论家肯·道科特(KEN DOCTOR)2014年2月27日在一篇题为《纸媒孤儿院:论坛报业与时代公司》的长篇评论中写道:最近这一年间,我们看到痛苦的报业杂志资产先后被放逐到严酷的商业环境之中,他们“衣衫单薄”,身背重负;他们只能被视为印刷媒体“孤儿”。肯·道科特的预言,在20个月后的今天看来,分毫不差。

  【图说:上图为论坛报业分拆上市后的全部股价走势。默多克的报料,让其股价迅速拉升】

  四,“定时炸弹”:洛杉矶时报引爆危机

  2015年9月8日,《洛杉矶时报》出版人兼CEO 奥斯汀·波特纳(Austin Beutner )被母公司论坛报业突然解雇了。同门兄弟《芝加哥论坛报》报道说,他被开的原因是高层对其经营业绩与巨资大手笔引进外援不满。这位曾任洛杉矶副市长的前投资银行家2014年8月入职,而论坛报业2014年8月被正式分拆。这个时间点上的巧合,显示了奥斯汀·波特纳是被请来救场的消防队员。

  但是,这个投资银行家出身的消防队员可不那么简单。他一方面大手笔引进人才,一方面大手笔资本运作,继续买入报业资产,在经营战略上与芝加哥方面产生了严重分岐。不过,所有这一切,并不是其被突然地、没有先兆地解雇的根本理由。

  有报道指,论坛报业在芝加哥的高层突然飞抵洛杉矶解雇波特纳,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洛杉矶的企业家、慈善家艾里·布洛德(Eli Broad)提出的收购洛杉矶时报意向。而这位仁兄与奥斯汀·波特纳过从甚密,是其长期、坚定的支持者。鞭长莫及的芝加哥论坛报业高层认定其中有诈,必须快刀斩乱麻。

  洛杉矶时报危机就此爆发了。奥斯汀·波特纳可不是省油的灯。在被突然解职后,他高调地面对媒体,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作为前任洛杉矶市副市长,奥斯汀·波特纳在当地神通广大,政商各界人脉广泛。在他的运作下,洛杉矶时报问题,似乎根本与他无关,而与洛杉矶的地方利益与芝加哥管理层代表的公司利益冲突有关。地方势力与奥斯汀·波特纳的势力合流,以种种理由寻求接管洛杉矶时报。其最低目标是,“让洛杉矶人办洛杉矶时报”,让洛杉矶时报脱离论坛报业,由洛杉矶当地资本接管、经营。

  【图说:洛杉矶周刊上的这篇报道倾向性明显,“地方”色彩浓郁,其标题重点就是“地方控制洛杉矶时报的时代又结束了”】

  这正是鲁伯特·默多克淌这滩混水的背景。默多克在洛杉矶的影视娱乐产业规模庞大,事实上,默多克也是利益相关人之一,因此,他有第一手的内幕消息,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默多克愿意亲自跳出来淌这滩混水,作为传声筒?他也许的确没有意向收购论坛报业或者洛杉矶时报,但是,他在其中的积极角色,是十分反常的。他提供的消息事出有因,但显然是“早产”的,与论坛报业的意愿与利益冲突。

  默多克在推特中透露了两点信息,第一,股权投资基金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打算收购论坛报业,第二,阿波罗打算在收购后,进一步分拆论坛报业,将洛杉矶时报及其在加州的相关资产转让给慈善家艾里·布洛德。事实上,这也可以理解为,阿波罗只不过是加州、洛杉矶利益集团的白手套,他们通过阿波罗来收购论坛报业,志在洛杉矶时报。这仍然是洛杉矶地方势力与芝加哥论坛报业之间战争的继续。如果这一计划落实,洛杉矶方面完胜,论坛报业完败。默多克不会理不清楚这团并不很乱的乱麻。但是,他仍然兴致勃勃地在推特上公开谈论这个劲暴的独家内幕消息。他究竟是在帮助洛杉矶方面,还是,试图通过说清楚其中的微妙关节,阻制这一计划的顺利实行?

 

  【图说:默多克与加州、洛杉矶的渊源有多深?正在全面接班的默多克兄弟共同的首次独家专访权,给予了《好莱坞报道》,纽约的媒体们为此只能干瞪眼。】

  无论如何,论坛报业都是供桌上的牺牲,任人宰割。一个拥有一系列令人尊敬报纸的报业集团,沦落到这步田地,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当然,首先应该反省的还是论坛报业,他们怎么就把一手好牌,打得如此其烂无比呢?

  五,互联网信仰:投机者难以逾跃的高墙

  如果就事论事,把论坛报业当做一个孤立的个案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入戏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可以特别关注的。某家报纸被卖,某家报纸关门大吉,都是人们见怪不怪的常态。一头牛被分割成牛排、牛杂之后,分别出售,也是天经地义的。在报业率先衰退的美国,在近几年衰退提速的中国,都不是什么惊人的故事。但是,论坛报业的故事,如果放到新媒体语境中来,那就是一个非常非常特别的故事。这是一个从数字时代开始就开始的大故事,在开头的时候,论坛报业(论坛集团)是一个数字英雄,演了好一阵第一男主角。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故事的结尾,会是如此悲凉,论坛报业还是主人公,不过,他变成了第一女主角,在男人与女人的战争中,受伤的,好象总是女人。

  人们常常在感慨,华盛顿邮报没有抓紧投资谷歌、Facebook的机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天大的机会从手指缝中流失。但是,当杰罗姆认真地考察完论坛报业的来龙去脉之后,更想问的问题是,哪怕华盛顿邮报把握住了谷歌、Facebook的开始,一定会有大团圆的结果吗?未必吧。论坛报业提供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案例。一个在互联网垦荒期,勇于任事,坚决地做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情的论坛报业,获得了巨额回报;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开局。但是,成功的开始,反而让论坛集团背上了包袱,走向岔道。

  而恰恰是那些并不成功,错失了很多班快车、快船,几经磨难的媒体集团,比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却在此后的数字化路径中,不断开拓。而曾经令人尊敬的论坛集团,却反而成了人们调侃的对象。

  在另一方面,哪怕抓住了投资谷歌、Facebook那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腾讯。数码盈科、IDG,在2000年之前,各以100万美元拿下了腾讯20%的股份。但他们很快在丰厚的十多倍的回报面前,缴枪了,悉数把股份交给了来自南非的一个传媒集团Naspers,中国的读者可能更熟悉另一个名字MIH,那是Naspers的投资部门,负责投资的子公司的名字。这家并没有机会在开始的时候投资腾讯,但显然比数码盈科、IDG更清楚腾讯价值的传统媒体集团,高价从他们手中接盘,而且接盘后,就安静地在一边待着,任凭马化腾们把他们的3200万美元,做成了数百亿美元。直到今天,Naspers仍然拥有腾讯34%的股份。其股价走势图,与腾讯高度重合。Naspers完成了继论坛集团之后,传统媒体在数字世界创造的第二个惊天传奇。不同的是,Naspers看起来具有十分坚定的数字信仰,他们持有的腾讯股份纹丝不动。从最高持有股份50%,到目前持有股份约34%,并非因为减持,而是为了服从上市的制度安排。

  【图说:这个从1997年开始出任Naspers CEO 的人,名叫Koos Bekker,他把南非的一个报业集团带成了全球数字媒体巨头;他把一个市值6亿美元的公司,带到了市值450亿美元的高度。期间,他不拿一分钱的薪水、奖金或其他福利,只要期权。他所有的成功几乎全部来源于2001年的一个决策,及此后对这个决策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的故事已经结束,2015年3月卸任CEO,改任董事会主席。Naspers的下一个故事呢?】

  AOL不是腾讯,论坛报业在AOL上全身而退,其实是非常明智的。论坛报业在AOL上取得的惊人回报,说明了两点。第一,其果决与睿智。第二,其短视与投机。对于他们来说,AOL的回报,不是处心积虑的战略考量的回报,不是数字信仰的力量,而只不过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飞来横财。

  他们在互联网垦荒期的投资,以及在泡沫高潮期的清仓了结,都是了不起的精准踩点。不过,他们并没有真正看到互联网的未来,虽然他们已经是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们并没有在泡沫破裂,遍地黄金之际,利用手头的大把现金,屯积白菜价的数字资产而居奇,而是随着当时传统媒体从数字世界的大撤退潮流,转身以手中的巨资收购当时还十分昂贵的报业资产,为自己埋下一个巨大的,将彻底摧毁其基业的定时炸弹。

  论坛报业的人们不知道,当他们在动用从AOL变现的巨资收购濒危的时代镜报集团的时候(2000年3月),Naspers正在此时布局数字资产,而这些数字资产中的一个标的,日后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强大的新媒体集团之一(2001年6月)。他们当然也不知道,大洋彼岸,有一个中国人叫徐世平,也手握着一笔巨资,琢磨着要去美国抄当时如日中天的门户新浪的底。虽然当时新浪在数字世界发展迅猛,但是,其股价随着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在纳斯达克与搜孤、网易一起快跌没了。由于种种原因,徐世平的动议没有付诸实施,但是这个思路,体现了中国第一代从传统媒体转身新媒体的精英的胆识。他们不是没有可能弯道超车,只是,弯道超车对于车辆的性能,对于路况,对于交通规则,有比较特别的要求罢了。

  有的传统媒体,的确,弯道超车成功了,比如上述的Naspers,这家来自非洲的传统媒体,一点儿不传统,他们注定要在新媒体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传统媒体不是没有机会,他们有的是机会。传统媒体不是没有资源、资金,他们有的是金钱,还有一般人不那么容易出口,但有江湖策士可以拿来堂而皇之把玩的“隐性权力”。但是,他们在数字世界,往往缺乏一样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对于数字未来的信仰。有钱有势有人有战略并不一定有可能解决问题。看看那些成功的传统媒体成功在哪里,那些曾经在数字世界十分成功的传统媒体,又失败在哪里吧。

  历史据说是个小姑娘,你可以打扮她。但历史也是一面照妖镜,可以让许多人现出原形。历史,有其必然如此的逻辑。论坛报业投资AOL的成功,以及成功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投机者的不知所措,都暗示并指引了他们的最终失败。

  数字化生存,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创新过程。某一个阶段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远成功。同样,某一阶段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短短几十年的数字新媒体史,充满了这样发人深省的案例。论坛报业(论坛集团)的载沉载浮,很有可能成为新媒体教科书中一个苦涩而经典的案例,被们反复咀嚼。

  • 网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