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优站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优站分类目录 » 站长资讯 » 业界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从舆论到改革:运营商有哪些危机

来源:IT时报 浏览:302次 时间:2015-12-29

  【电信运营商 危机一  深陷舆论漩涡:不做是错、做了也错、多做还错】

  从被炮轰网速太慢、流量费太高、行业垄断、漫游费暴利,到“偷”用户流量谋暴利、来电显示不保真助推电话诈骗等等,舆论圈里的电信运营商这一年焦头烂额。面对这些质疑,电信运营商该如何应对?如何与外部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创造出更佳的外部发展环境?是需要慎重面对的问题。

  第一波质疑:网速慢怪运营商?正解:影响因素众多

  “网费贵网速慢”是今年上半年国内网民热议的焦点,电信运营商被认为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

  通信业专家项立刚前些天碰到这样的状况,家里30M宽带实测下来只有5M左右。后来经过电信运营商技术人员上门检测,发现是路由器的问题,更换路由器后,网速马上达到了要求,看4K都很流畅。“网速慢,先别急着怪电信运营商。”项立刚说道。

  电信运营商在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上投资不菲,今年前三季度电信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500亿元,提速效果明显。宽带发展联盟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平均可用下载速率比第二季度提高39.3%。

  宽带发展联盟报告的另一项指标值得关注——固定宽带接入速率符合度,也就是用户家中宽带的实际值与签约宽带接入速率的百分比。按照我国《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 要求,这项数值只要达到95%就符合要求,不算“假宽带”、“注水宽带”。根据宽带发展联盟的报告,2015年第三季度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这个数据为113%,三家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不仅没有“缺斤少两”,还给了“添头”。

  其实,影响网速的因素很多,比如网站本身、电脑设备、网线质量、网关设备、用户上网习惯等等。一些网站自身采取了限速措施,防止对自己的服务器带来太大负担,所以用户下载速率也不会快。

  正解:影响网速的因素很多,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是“大水管”,但是用户上网快慢还受“水龙头”等环节的影响,“大水管”没有“漏水”。

  第二波质疑:漫游费暴利?正解:国外运营商说了算

  国际漫游“天价账单”的报道不时见之于报端,引发用户对电信运营商的不满。今年五一,安徽胡女士去塞班岛旅游,用微信发了几张图片,流量费却高达1.6万元。这件事经过央视报道后,迅速成为社会热点,电信运营商被批得体无完肤。

  “天价账单”的事件以前发生过,以后或许还会发生。但是板子全部打在国内电信运营商身上显然是偏颇的。为什么会产生国际漫游费?用户出国后,所使用的网络不再是国内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而是海外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使用它的网络,当然是要交钱的。从全球来看,国际漫游费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漫游地电信运营商收取的国际漫游网间结算费,二是漫出地电信运营商收取的网络运营服务费。在这其中,第一部分占据绝大比例。据了解,在国际漫游语音资费中,上述两者的比例一般是85∶15;而国际漫游流量资费的这一比例更高,基本由漫游地电信运营商收入囊中。国内电信运营商只是“收费员”,收取的国际漫游费几乎都交给了漫游地的电信运营商。归根结底,降低国际漫游费还是要通过与海外电信运营商的谈判来解决,因为定价权掌握在对方手里,但谈判过程中的艰难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电信运营商依然积极与国外电信运营商谈判,来降低国际漫游资费。

  正解:漫游费绝大部分被国外电信运营商收走,国内电信运营商“代人受过”。

  第三波质疑:“流量不清零”不到位?正解:门槛全球最低

  2015年,三家电信运营商从10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手机上网按流量计费的月套餐客户推出了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

  但是这项服务推出后遭到质疑,认为电信运营商只是将流量的有效期从30天变为60天而已,而且一些“专家”宣称国外电信运营商做到了流量不清零服务。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实际上,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三四家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流量不清零服务,比如美国的电信运营商AT&T、T-Mobile,日本的NTT DoCoMo等,而且设置了比较高的门槛。

  AT&T作为美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在2015年初推出了Rollover Data业务,采用的也是“流量当月不清零”的做法,用户未使用的流量将会自动滚入下个月进行使用,但是第三个月就不可以了。而且,AT&T的Rollover Data服务只限于其数据流量共享套餐的用户使用,这些用户数量仅占总量一半左右。

  日本最大的移动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当月流量用不完可以顺延两个月,但这项服务仅针对5GB以上大流量包的客户,且剩余流量不足1GB时不可滚存,并且在下个月时优先扣除本月套餐内的流量,然后再扣除上个月滚存下来的流量。

  反观国内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并没有设置门槛,只要是手机上网按流量计费的月套餐客户都可以享受。

  正解: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电信运营商推“流量不清零”服务,且门槛较高,国内电信运营商“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实属领先。

  第四波质疑:晚上“偷”流量?正解:病毒误操作是“真凶”

  “在国外拔掉手机卡,国内电信运营商还在偷流量”、“佛山一女用户3小时用掉23GB流量”,“武汉一女子,一夜间用掉流量50GB”,“一觉醒来,南京男子Wlan流量跑了1700GB”……今年下半年,电信运营商“偷流量”的事件不时传出,但经过详细调查,这些新闻被证明是“乌龙”事件,电信运营商成了“背锅侠”:3小时跑掉23GB流量是因为用户手机中安装的一款高清儿童视听App在重复大量下载文件;一夜用掉50GB流量是由于手机开通了“个人热点”功能,并进行了大量下载。

  在这些事件中,电信运营商的确是有责任的,比如在用户手机产生异常大流量时“封顶”措施没有起到作用,但说电信运营商偷流量并无道理。电信运营商的通信计费和测量是庞大且严密的系统,不可能为了“偷”用户一点流量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去更改整个系统和设备,更不可能冒着如此大的信用风险。

  那用户为何屡屡碰到异常流量情况的出现呢?首先,相比2G/3G网络,4G网速快了数十倍,同样长的时间段内,4G网络下消耗的流量自然更多; 其次,现在有很多恶意软件、手机病毒、应用程序Bug,它们会偷取用户的手机流量,通过应用分发、广告点击等途径牟利。

  正解:屡屡发生的“乌龙”事件证明,用户不当使用习惯、手机病毒、App Bug是大量流量被“偷”的罪魁祸首。

  记者观察

  面对质疑,要有“一块钢板艺术之旅”的思维

  听到外界这么多的批评声、质疑声,看到外界戴着有色眼镜在看待自己,很多电信运营商人士感到委屈、不解。说电信运营商国际漫游费暴利、垄断暴利,可很多基层员工的工资待遇十几年都没变过!说电信运营商不乐意提升网速,难道没有看到上海等城市电信运营商连续多次免费大提速吗?

  很多外界对电信运营商质疑是偏颇的,甚至将运营商应承担的责任放大了无数倍。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还是电信运营商不擅于与外界交流。

  有好的服务,却不擅于向用户传达;碰到危机事件,往往又退缩防守,不会及时主动澄清。久而久之,用户只记得电信运营商的“坏”而不记得电信运营商的“好”。

  电信运营商真该向互联网企业学习。2014年,奥氏体304不锈钢这个几乎不为人知的专业名词,因小米4手机的发布而意外走红,“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成为大众话题的中心。虽然很快媒体就报道,奥氏体304不锈钢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将它最大程度地传递给用户,让用户知道了小米4的“好”。

  互联网时代,不提倡“深藏不露”,这只会带来误解,电信运营商需要活泼一点、大胆一点。好的措施就要说三遍!不,说三十遍!

  此外,国家相关部委应该为电信运营商松松绑,让电信运营商更有精力、能力去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提速降费会让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和利润受到负面影响,但电信运营商要完成的业绩指标又年年攀升。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在此大背景下,很多时候,运营商为了完成压在肩上的任务指标,提供的服务走形,只会让自己的舆论环境雪上加霜。

  【电信运营商 危机二 降薪阴影:骨干流失 观念难改 体制难破】

  IT时报记者 章蔚玮

  2015年1月1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改革首批对象包括了中国移动在内的72家央企负责人。方案实施一年以来,电信运营商降薪大幕已拉开。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电信运营商而言,降薪的实施势必引发一批管理人才的流失,面对人才与发展之间的失衡,在当前体制下,电信运营商很难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系统化降薪 中国移动是重灾区

  “就在这两天,我身边有两个经理离职了。”一位浙江移动市场部负责人感叹,今年年内,公司十岗以上的管理人员工资一直在悄悄下调。除了拿到手的工资外,以往丰厚的“福利”也都被直接清零,而“福利”的比重往往能达到日常收入的1/3。上述这位人士表示,“现在跳槽至民营企业,应该比移动的收入高。”

  根据年初发布的《改革方案》,央企高管薪酬采用差异化薪酬管控办法,重点对行政任命的央企高管人员以及部分垄断性的高收入行业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实行“限高”。改革后的央企负责人薪酬结构将从基本年薪加绩效改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加任期激励收入,总收入不超过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7~8倍,以抑制央企高管获得畸高薪酬,缩小内部分配差距,同时,央企基层员工薪酬增长幅度要超过高管薪酬增幅。

  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被明确列入了首批改革名单。对此,中国移动新闻发言人曾表示,他们将积极支持薪酬改革,完成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中国移动在数月后发布的集团公司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中国移动二级正以上干部年薪将降50%,各省公司班子成员降40%,处长一级管理人员降20%。幅度之大、范围之广受到外界普遍关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表示,尚未接到明确通知,但降薪改革势在必行。

  今年2月,中国移动率先裁剪“福利”。据移动下发的文件,职工的交通费、通信费、差旅费等相继取消,其中仅交通费的取消,就使得员工实际收入下降10%以上,最高可达到36.21%。另外,中国移动还将员工公务通信费用调整为每月350元以内。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移动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和派遣工)数达到57万,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员工总数在150万左右,一旦对副处级以上干部实施降薪,无疑将是一笔可观数字。

  电信运营商内部收入结构一直备受诟病,“真正的垄断高薪主要是管理层和技术层,具有一定领导职务的员工。”近日,C114通信论坛上发布了一份《电信运营商后台员工月薪调查结果》报告中,电信运营商后端员工中收入低于2000元的超过39%,而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的比重占到38%,也就是说,低于4000元收入的后端员工占比超过了70%以上。

  根据《改革方案》,电信运营商基层员工的收入有望增加。那么,降薪是否真的有助于提升基层员工的收入水平?答案并不确定。根据《IT时报》记者对浙江、湖南、广州、上海等地的移动、联通和电信基层员工的随机采访结果看,截至12月21日,受访中80%的基层员工收入没有明显增长。一位湖南移动的2级岗员工表示,只是从当地新闻中获悉,移动内部1-5岗的基层员工收入今年会有上涨,但具体如何实施还未收到公司内部的公告。更多员工吐槽的却是收入下滑,“今年年底,除了工资外,什么都没有。”

  体制难改  转身困难

  今年年初至今,电信运营商的离职潮就从未停止过。

  最近,中国移动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和忠被爆离职,称其可能加盟电视剧制作和发行机构华策影视集团。咪咕文化集团是中国移动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公司,自今年创立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移动寻求数字化服务转型发展中的唯一出路,咪咕数字传媒是其子公司之一,主攻手机阅读。

  戴和忠并不是第一个出走移动管理层。2014年12月,中国移动香港公司董事长林正辉离职,就任中信国际电讯公司执行董事和行政总裁;2015年年初,中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市场部副总经理徐刚、互联网公司(筹建 )业务一部总经理杭国强相继辞职,原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筹建)业务二部总经理、现任广州移动市场部副总经理白琳也被传即将离职。他们在中移动发展进程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而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他们选择走向当下炙手可热的机器人产业、互联网娱乐、风投以及手机生产制造产业。

  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在地方公司位于处级、副总、项目经理等职位的移动员工成为主要的流失群体。据《IT时报》记者了解,这一人群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流转的方向,已经从通信业内部转向互联网公司。一批曾专注于通信行业的猎头咨询公司也纷纷跨界互联网行业,一位猎头告诉记者,除了华为、中兴,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公司也对电信运营商人士伸出了橄榄枝,跳槽的数量成倍增加,以往积累的通信技术以及人脉关系都为这些通信人加了不少分。

  有人认为降薪潮带动了离职潮,但实际情况应该更加复杂。至少在离职的员工看来,降薪并非是最主要的原因。今年7月,中国移动集团在小汤山召开总经理半年会,时任董事长的奚国华在大会讲话时表示,咪咕文化必须采用市场化机制,移动要给咪咕营造适合移动互联网公司特点的小环境、小气候。但随后有媒体指出,所谓的“小环境、小气候”并未实现,所期待的创新依然受累于中国移动的体制包袱、内部异见和政策的反复,被认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转型重要出路的咪咕公司距离真正的互联网化、市场化、去行政化的独立运作仍有很大距离。

  据知情人士透露,华策除了给戴和忠开出高出咪咕数媒数倍的年薪外,还承诺提供更多的企业运营自主权,比如薪酬权、用人权、投资权,乃至明确的上市计划。“国企内部的体制还是太局限,创新力和开阔速度显然不能与当下的市场相竞争。” 一位从华东地区某电信运营商跳槽至外企的人士表示了同感。在这位离职前已升至中层的前电信运营商人士看来,在国企时间待得越长越舒服,业务熟悉、环境熟悉、收入也稳定,但对于年轻员工而言,这样的体制缺乏危机感。面对更真实的市场挑战,他选择了离开。这位离职员工表示,“虽然看起来薪水比原来至少翻一番,但工作强度也是成倍增长。”

  一方面是央企固有的体制基因短期无法改变,另一方面是外部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化机制诱惑,相比较降薪带来的影响,体制影响更加根深蒂固。

  深度阅读

  “以权力为中心”的观念必须改变

  “今年下半年以来,围绕通信资费、员工降薪、国企垄断等一系列话题,电信运营商可谓内外交困,经受了巨大压力。”作为国内著名战略人力资源专家、知行韬略咨询公司董事长沈小滨认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这样的舆论和产业环境可能都将成为新常态。

  萧良(化名)曾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从2013年开始研究互联网浪潮下的电信运营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他看来,电信运营商一直在寻找适合跨界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电信运营商虽然始终在互联网世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却也显得格格不入,受制于KPI指标等体制束缚,电信运营商在人的问题上尚未看到令人乐观的关键性改革举措。

  “电信运营商如何看待自己的员工,是看成资源,还是资本或资产?这三者其实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而事实情况是,目前电信运营商还只将员工看作资源。”如果将员工看成资产,那么电信运营商要做的不仅仅是发挥他们的价值,还要通过运作让人力资产增值、升值。在萧良看来,尽管目前针对企业内部机制电信运营商正在不遗余力地改革,例如承包、后端支撑前端、激发内部活力等等,但电信运营商仍缺乏革命性、颠覆性的改革措施,归根结底观念还是没变。

  KPI考核一直是电信运营商基层员工怨声载道的老话题,一个基层客户经理身背数十个甚至上百个KPI指标“负重前进”,重压之下谈何激情、活力。沈小滨分析,这种“学究型”的KPI制度不但没有激励员工,反而倒过来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一些电信运营商管理层明明看到了问题,但却不敢对现有的绩效制度动刀,“一些领导已经到了不敢轻易签字的地步,不敢碰、不敢担当,常常简单保守地延续过去已有的管理制度和模式。KPI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但可惜没有人站出来改革担当。”

  业绩背后是团队,团队背后是领导,电信运营商必须改变过去简单粗暴甚至略带官僚的传统管理方式。那么变革应该从何开始?沈小滨说,电信运营商应该坚持“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对内以团队为中心”,从思想转变影响管理行为,直至实现转型目标,“从目前来看,电信运营商的内部管理仍然难逃以权力为中心的影子,电信运营商的一切转型举措想落地,人的思想观念必须先转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电信运营商希望转型成“轻资产、重服务”的模式,但目前仍无法摆脱“重资产、重服务”的现状,带来的后果则是发展负重太多,难以提速。根据萧良观察,近年来电信运营商人员增速依然较快,但结构并不合理,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企业都将横跨若干个行业,无法简单区隔,电信运营商也不例外。萧良建议,电信运营商应该更关注前端营销人才的重要性,这部分人力资源具备更高的灵活性,是可以横向贯穿电信运营商多个业务形态的,这将是电信运营商在面对降薪和人员出逃压力时着重培养的人才队伍。

  【电信运营商 危机三 民营宽带和虚商的隐形夹击】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对于中国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而言,无论是固网宽带,还是移动业务,2015年都是民资全力进击的一年,尽管对通信市场的实际影响还不明显,但从这些民资企业身上散发出的创新力、执行力和冲劲,都开始倒逼电信运营商加快转型和创新的步伐。

  *固网压力:民营宽带的进击

  根据工信部去年底发布的《试点方案》,今年3月1日起,民营企业可以申请宽带运营商牌照,首批试点城市包括哈尔滨、上海、南京等17个城市。6月,苏宁云商、长城宽带和网宿科技三家民营企业首批获得牌照。短短半年内,数十家公司在全国各地获得近百张牌照,“还有几家正在走最后的流程,到年底,应该会有超过百张牌照发出。”邹学勇透露。

  驻地网“转正”

  民资进入宽带市场,是国家自上而下推动“宽带中国”的必然战略。此前宽带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掌握在传统电信运营商、驻地网运营商以及无数ISP(增值服务提供商)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000多家小型宽带服务商。《试点方案》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宽带市场,并为此发放牌照,一方面为了给中国高速宽带建设获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通过牌照规范此前的“假宽带乱象”。

  从目前已经获得牌照的名单中来看,不少原先驻地网运营商或ISP第一批获得通过。长城宽带是国内最大的宽带网驻地运营商,尽管在国内多个城市经营多年,但驻地网毕竟只能以居民小区或者写字楼为单位,开展驻地网内的网络出租出售,但并不能将这样的服务拓展到城域网范围内。

  近几年来,随着宽带市场的发展,长城宽带逐渐扩展自己的“地盘“,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之外另建自己的城域网,但在政策上,始终属于灰色地带。民营宽带牌照的发放,意味着宽带建设在城域网范围内开放,长宽等驻地网运营商也因此得以“转正”。

  内容运营商的杀入

  对民营宽带牌照感兴趣的,除了长城宽带这样的宽带运营商,还有苏宁云商、网宿科技等互联网起家的新型运营商,邹学勇将它们称之为“内容运营商”。12月5日,网宿科技宣布与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次合作,正是在南京、天津、太原等多地拿下宽带牌照的网宿科技重点打造“社区云”落地的一个重要举措。

  网宿科技提出的社区云可以将CDN节点建设在自己的城域网中,缩短与用户的距离,如果能将用户所需内容,尤其是耗费流量的高清视频、游戏等内容都下沉到网宿的网络中,那么网宿宽带用户访问这些内容的速度将成倍提升。

  邹学勇认为,此类从内容端杀入的民营宽带商的杀伤力要高于传统管道类运营商,“提速降费战略意味着,管道运营商要提高网络投入,降低宽带的价格,这势必会挤压管道商的利润空间,从长远来看,宽带增值服务带来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移动市场:虚拟运营商的创新

  经过两年的试点,42家虚拟运营商即将交出答卷。根据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虚拟运营商的用户规模为1800万,与两年前发牌时预估的2000万用户数相比,基本达标。

  对于传统运营商来说,尽管试点期的虚拟运营商并未在营收上带来太大威胁,但积极寻找创新模式和尝鲜新技术、并具有一定实力的虚拟运营商,未必不是未来的对手。

  虚拟运营商的二八分化

  在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十个月后,小米虚拟运营商业务忽然启动。2015年10月,互联网思维运作下的“小米移动”推出电话卡产品,“任我行”和“吃到饱”两种电话卡产品,电话、短信和上网资费低至0.1元,而且免月租费,用多少付多少。

  如果以为这就是小米移动的目的,以低价卖卡吸引自己的通信用户,恐怕低估了小米的野心。截止到2015年10月,小米在手机、电视、智能家居上全面布局,通过投资的方式入股了39家公司,有1.5亿联网激活用户,如果再将这些用户的电话业务收归旗下,在更深层次的服务体系和用户价值上,小米无疑将走得更远。

  “虚拟运营商对于通信产业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打破通信套餐的垄断,而在于通过更多的内容创新和服务,倒逼传统运营商转型。”邹学勇认为。

  在两年的试点中,虚拟运营商并未如预想中一样,对传统运营商带来实质性威胁。根据邹学勇提供的数据,42家虚商中,只有前十名虚商有明确的业务发展,1800万用户也基本都属于它们,其中仅蜗牛移动、分享通信、远特通信三强就发展了1000万户。但随着2016年正式牌照的全面放开,虚拟运营商的二八规律也将逐渐显现。互联网公司所拥有的巨大用户潜力已经显现。

  作为目前用户发展最好的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的秘诀是通信游戏一体化,通过游戏这个最成熟的后向收费产品,将产品、内容、渠道、运营进行深入融合,打造最会卖内容的虚拟运营商,目前蜗牛移动的用户数是400万,而明年的目标是2000万。分享通信则走的是差异化路线,它面向企业用户,针对集团公司员工定制服务,ARPU值高达97元,而上半年中国移动的ARPU值才只有62元。

  邹学勇预测,虚拟运营商将迎来高速发展期,3~5年后,预计将占领8%~10%左右的移动市场份额,用户数将达到8000万。

  尝鲜新技术寻找新蓝海

  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渴望,使虚拟运营商有着远比传统运营商敏锐的嗅觉,而这种嗅觉,很有可能让虚拟运营商在某些特定领域提前布局,进而抢食蛋糕。

  8月13日,雷军在小米MIUI7的发布会上,推出了“小米漫游”。所谓小米漫游,是指小米手机用户出国时,不再需要使用三大运营商的国际漫游服务,而是自动选择当地电信运营商网络,由此节约高额的国际漫游费。

  “对我们的国际漫游业务,肯定会有冲击。”一名电信运营商国际漫游业务的负责人士对记者表示。

  另一种新的技术,也被中国的虚拟运营商所关注。饱受三大运营商批零倒挂掣肘的中国虚拟运营商,希望通过将免费Wi-Fi和蜂窝网络(3G、4G)融合组网,大幅降低了手机资费,甚至可以免费使用,用户量因此获得快速增长。这样一来,虚拟运营商将在与传统运营商竞争时更有底气。

  据记者了解,分享通信等国内虚拟运营商已经在对此组网方案进行测试。

  记者观察

  通信“小弟们”的逆袭

  国家一直推动的民间资本进入通信领域,在这两年间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2015年,虚拟运营商和民营宽带商先后开始试点,让三大运营商开始直面民企的挑战。但在最初的紧张之后,运营商们似乎放下心来,这些通信行业的“小弟们”,好像很难彻底撼动自己目前的地位。

  的确如此吗?事实上,宽带的市场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在某地的宽带市场中,新增市场的50%以上被鹏博士拿下,而电信、联通传统运营商只能靠不断降价维系客户。而网宿科技所走的内容运营商之路,对电信运营商的冲击将更大。一旦其形成自己的城域网,用户相当于在一个足够大的局域网中获得自己所需的内容,而通过增值内容获得的收益足够大后,“免费宽带”并非不可能。这种在移动互联网中常见的免费甚至补贴模式,将对以管道为生的传统运营商带来更为致命的冲击。

  移动业务的虚拟运营商尽管没能在盈利上有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在业务创新上的能力不容小觑。无月租、流量不清零的资费模式,虽然简单,但却直击用户痛点,并倒逼电信运营商不得不跟随,而来自互联网公司、家电企业、服装领域等不同行业的虚拟运营商,在物联网、Wi-Fi连接等领域的创新模式,将推动整个产业格局创新,从而蚕食运营商所寄予厚望的新增市场。

  • 网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