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北京西城区一家赛百味(Subway)店内,一位顾客正在使用绑定了工行卡的Apple Pay购买饮料。
苹果支付理论上可借助苹果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存量客户来争夺市场份额,但仍面临消费者既有支付习惯的路径依赖挑战。同时,线下的受理终端和组织推广也是其弱点。移动支付市场的大战已经硝烟渐浓,行业版图将发生不容小视的变化
2月18日,由苹果公司推出的支付渠道Apple Pay(苹果支付)正式在国内上线,支持首批19家商业银行的借记卡和信用卡,可用于线上支付,也可在线下带有闪付标识的银联POS终端受理。
近年来,线上支付、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你方唱罢我登场”,支付市场的技术形态和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作为一种新支付渠道,苹果支付与其他支付方式有何区别?安全性、应用前景几何?将对支付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NFC非接触支付
“今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苹果支付上绑定银行卡。”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崔一冉是某央企员工,也是多年的苹果产品用户,“单从手机看,匹配系统版本是iOS9.2或更高,设备型号要求是iPhone6、6S系列,iPad和iWatch也有各自的要求”。
“目前每个苹果账号最多支持绑定8张卡,用户可设置默认支付卡或自主选择。”工行牡丹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技术层面看,苹果支付是一种基于安全芯片的近场支付(NFC)模式。与刷卡接触式支付相比,NFC属于非接触支付,即用户将银行卡关联在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上,然后在POS终端“靠”一下就可完成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过程无需借助互联网,而是借助NFC射频通道实现与POS收款机或自动售货机等设备的本地通讯,这也是与二维码支付的显著不同,从而避免了光线不足影响二维码识别、网络环境差等干扰因素。
安全性几何
安全性始终是支付的“生命线”。据了解,为了平衡安全与便利,目前多家银行已在输密限额方面做出相关设定。
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已开通苹果支付小额支付免输密码功能:如果绑定招行信用卡,消费500元以下不用输密码,如果绑定借记卡,消费300元以下不用输密码。工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拨打客服电话进行输密金额设定。
在交易限额方面,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借记卡单笔交易限额为1万元、日累计交易限额为2万元,信用卡目前则不设单笔交易限额和日累计交易限额。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论借记卡和信用卡,与苹果支付绑定的支付卡单笔支付限额为2万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5万元,绑定的信用卡额度不变。
苹果支付在技术模式上也很有特点。“与二维码支付相比,苹果支付不储存持卡人信息。”工行牡丹卡中心业务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用户与苹果支付关联的卡已经过变形处理,成为了银行卡的“替身”,其账号、密码等信息外部均无法识别。支付过程中,“替身”通过POS机传送给开户银行,此时借助Token(支付标记)技术,开户银行能够识别“替身”,完成资金划转。
值得注意的是,“替身”的样貌并非一成不变,每次支付均会动态生成不同“替身”,而识别能力只由开户银行掌握,从而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潜在的泄露损失。“原有的NFC支付加密靠手机中的软件程序,苹果支付则依靠手机中的硬件加密单元——SE单元,严格来说安全性更高。”上述负责人说。
如何影响支付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升级版的NFC近场支付,苹果支付可在线上线下使用,但线下的受理终端只接受带有“闪付”标识的银联POS,设备改造仍需时日。
“这个不足只是短期的。”某国有大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目前全国支持NFC支付的银联POS机占全部POS机比重约三分之一,受理网络已覆盖购物、餐饮、娱乐、公众交通等众多生活领域,设备改造只是时间问题。
在市场份额方面,苹果支付理论上可借助苹果手机的存量客户增加流量,但仍面临消费者既有支付习惯的路径依赖挑战。“对于线上支付,影响苹果支付使用频率的核心因素是支付场景,对于线下支付,影响其使用频率的则是用户补贴。”某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支付宝崛起的基础是淘宝和天猫形成的支付场景,微信支付奋起直追的基础则是用户补贴。
实际上,市场之争已经硝烟渐浓。据观察,2月18日苹果支付上线首日,已有多家银行给客户发送信息,推出特定商户使用苹果支付满100返现15,满80减15等营销措施。
此外,上述人士认为苹果支付在推广组织上也存在难点。具体来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均有较强的地推团队,且有明确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苹果公司将苹果支付推广到银行相对简单,推广到本地商户却不易,有可能会依靠银联,但银联也缺乏相应的人力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