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一口气发布了包括zuk和moto在内的多款产品,试图通过产品的密集刷屏和涵盖中高端市场的产品线来重新打开移动市场,可是想打破原有的产品桎梏真有那么容易吗?
早前联想的运营策略是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为运营商提供定制机型,而这样的情况下联想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少。所以联想产品满足的是运营商的需求,而未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出产品解决方案,导致的结果是联想产品无法与用户和市场接轨,直到被用户所抛弃。
在此基础之上联想开始转变市场,由运营商向终端用户转变,而这一转变的直接结果就是在短期内大量产品发布上市来迎合市场和用户。
在pc市场疲软的前提下,移动业务的产品布局又偏离了市场,致使移动端业务的溃败,公司亏损。
而后联想提出两年内不盈利只为打开市场的策略方针,神奇工场回归,然后砍掉联想低端品牌机型,接着公司内部又经历了重组,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了联想的决心,但是要想迅速拿下市场份额又谈何容易。
即使联想运营策略是正确的,产品方向也足够明确,可是现在有太多的入局者,产品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诸如苹果三星等大品牌也开始衰败,联想如何才能凭借市场转换扭转不利的局面?
市场和产品需求判断不足是联想致命的两大失误。
小米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中了5年前的市场,利用互联网营销手段迅速占据了市场。而联想在5年前做手机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做手机而已,他认为做手机和做pc一样简单,所以联想直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气来。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对pc市场的冲击,使得联想自乱阵脚,pc和移动业务双双下滑。
而一开始的zuk被联想抛出去自由发展反而为其留下了一线生机,从zuk回归后的表现足以看出起码联想的情怀和诚意还在。
据联想杨元庆说联想虽然在国内市场不愠不火,但是在国外市场却发展迅速,去年的销量由三千万增涨到五千万,增涨了百分之六十。所以,从这里看来联想在国外还是有优势的。可是在国内市场却一直处于弱势,而国内市场的手机销量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一,如果失去国内市场则意味着联想将失去最大的一个市场。
而目前的国内市场又是复杂多变的,除了本土的华为、小米、vivo/oppo、魅族等强势品牌,国外的苹果、三星依然很有优势,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因此联想的处境不容乐观,可谓是腹背受敌。在联想标榜自己国际化的同时,注重国内市场而做出的改变也是为了获得国内市场的份额。
当然一直以来联想缺的都不是技术,而是战略。
在国内市场由服务于运营商市场转变为服务公开市场,对于联想来说用户的受面更广泛了,在产品端的创新会更多,对于用户体验的要求也会更多。可是这样的产品策略对于联想来说却晚了一点。用户为王、产品为王已经是早期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发展要求,联想在今天提出的发展战略已经“烂大街”。
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们在产品端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联想的策略虽然已经上路,可是市场还能认可联想吗?
有人认为联想的战略调整只是回光返照,一时的好评附带的风险是不能出错,一旦联想的产品稍微偏离了市场,那么其必然会被市场“反噬”。要知道国内市场的竞争比国外要更加激烈,移动端业务要想有所进展,产品、品牌、渠道都是不可冒进的。
笔者认为联想虽然做手机多年,但是被运营商策略所桎梏,到如今市场饱和,产品创新度较低。而联想要想凭借技术优势获得智能手机市场的认可,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国内外智能手机厂商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很高,产品泛滥,联想手机品牌还需要沉淀。
不过,立足于新的运营策略联想将会有更多的选择,而选择就意味着机遇。迎难而上,后面的就要看联想能否把握市场和用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