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优站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优站分类目录 » 站长资讯 » 业界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三生三世》会成为IP热潮盛极而衰的临界点吗?

来源:创事记 浏览:365次 时间:2017-03-13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无疑给2017年影视行业开了一个好头。

  收视破表、捷报频传,男主角获誉“整容式演技”,女主角被赞此后再无“白浅”,收官之日热度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不得不说,无论从点击量、关注度还是观众口碑,这部经典IP改编之作实属成功典范,也同时将大IP电视剧的热潮引至另一高峰。

  不过,在2月底举行的电视剧制播年会上,各路业内人士却认为当下热门IP剧有重点击、重大小、轻改编、轻制作的4大问题,强调“IP自身的大热并不意味着就能改编成一部好剧,编剧和制作团队的二度创作至关重要”。

  那么,IP到底是不是电视剧行业生机焕发的良药呢?一部剧的大红大紫给影视娱乐市场带来的究竟是无限潜力,还是泡沫幻象?或许我们该理性看待这波影视浪潮,尤其是每一次的高峰都有可能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IP头部内容资源稀缺、内容同质化已成痼疾

  纵观IP改编为影视剧的发展过程,从开端到近几年的爆炸式增长,时间已有十年以上,再加上改编作品已呈泛滥之势,这无疑是一个潮流处于上升期的状态。但是经过了《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电视剧造成的行业高峰,《三生三世》所引起的火爆,在已经逐渐显露IP改编弊端的市场环境下,也多了一丝泰极生否的味道。

  一方面是与影视娱乐的固有特征相关。影视行业的潮流趋向向来难以捉摸,它适应大众娱乐而生,又能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观众审美水平,而且在时间上既展现出持久性,又时常稍纵即逝。比如观众对古装题材的影视剧一直保持较高的期待值,但是从武侠风到穿越剧,从都市言情再到家庭伦理,虽说或多或少地风靡一时,不过经过短暂的过度涌入后也不再成为关注重点,而经典IP改编影视剧的热潮可能也属于后者。

  这点从去年的电视剧品质和观众的满意度可以反映出一二。据《中国电视剧2016产业调查报告》显示,面向电视剧相关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对于2016年播出的电视剧,超过一半受访者认为和2015年相比并无提升甚至有所下滑。而且进入网络播放量“百亿俱乐部”的几部电视剧虽然吸睛导流能力依旧强劲,但在口碑上难以和2015年相比,这足以说明市场狂欢的背后,已经埋下了IP影视剧的隐患,它极有可能消耗观众对IP改编的热情,成为阻碍这一趋势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看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016年诸多IP剧的品质问题,恰恰是中规中矩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得如此亮眼成绩的主要原因。经历了去年大IP改编影视剧的口碑空窗期,它凭借自身尊重原著、主角演技在线、服装和场景还原度高等因素,一举俘获大批观众。换言之,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优势。

  另一方面从2017年将要播放的改编影视剧来看,无论是题材、主角选取还是原著影响力,都难及《三生三世》。比如《鬼吹灯之黄皮子坟》这部剧,在2016年年末播出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将人物形象树立之后,由于演员更换,加上先入为主的原因,主角的重塑将很容易受到观众的诟病。而另外几部古装题材的改编剧也存在题材重复的问题,都市言情又或者女强架空,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双方的评价。

  这些问题无不印证着经典IP改编的某些痼疾,例如头部内容资源稀缺、内容同质化容易引起剧情套路化、偶像型演员很难脱离自身定位进而与角色融合等等。总之,自《古剑奇谭》开启IP改编的高速发展阶段,到以《花千骨》为代表的鼎盛时期,《三生三世》有可能达到这一时期的极点,由此发生行业的致命转折。

  抄袭、抠图、数据造假,IP背后的商业逻辑

  一种事物的转折其实就是物极必反,胜极则衰的道理,而它所包含的哲学原理就是矛盾双方的变化运动。IP改编影视剧的行业趋势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不过从目前现状所暴露出的问题来看,不得不承认一些曾经推动趋势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商业化运作的影响下转变为消极因素,一旦这些消极因素成为主要矛盾,也就预示着这一趋势迎来了衰败的信号。

  重要的是,目前这样的信号已经呈现出聚集之势,不断触及观众的接受底线,并从资本层面上影响市场对影视公司的价值判断。

  其一,IP至上论让IP剧越发粗制滥造与投机取巧。小成本、低制作是IP改编最初的创造特征,而且只适合场景简单、情节简洁的网络文学小说或游戏。但是随着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系统逐渐获得认可并流行,忽视IP内容本身是否具有改编性而盲目争抢大IP,成了影视公司之间一个重要的竞争项目。也就由此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妄图纯粹借助原著的影响力,随意借鉴其中的简单桥段营造故事大埂,进而通过营销获取大量关注度和收视率。

  这种商业理念引导的产品制作,宁愿把资金投入大牌明星和广告营销上,也不会真实地按照原著还原复杂场景或者在细节上精致打磨。所以影视行业近几年涌现了太多粗制滥造、投机取巧的作品,而《孤芳不自赏》的抠图事件恰恰将这种本末倒置的商业化套路影射到极致,也一再刷新了明星行业基本职业道德的下限。更讽刺的是,这种电视剧居然在网络播放量上进入了“百亿级别”,除了数据造假实在找不出合理的理由。

  其二,原著涉嫌抄袭,却丝毫不影响影视剧的火爆。《花千骨》、《锦绣未央》甚至是近日大火、口碑不错的《三生三世》都在上映之时被牵扯出抄袭的问题,而且据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但是这种违法事件非但没有引起观众的反感之情,反而以毫不在意的态度继续追剧,也是间接纵容了此类事情的扩大。有很多网友表示,不管小说是不是抄袭,改编为一项不错的影视剧,娱乐了观众,这种结果就是好的。

  事实上这种想法毫无逻辑可言,假设抄袭所承担的风险和损失远不及其所带来的回报,纵容这种做法的后果只能是原创精神毫无用处,网络充斥着相似情节、人物和元素的小说,经由这些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又能有什么新意呢?当改无可改,编无可编,这种潮流趋势难道不会逐渐衰落和覆灭吗?

  其三,口碑和收视率不呈正相关揭示了粉丝经济的畸形和盲从。口碑扑街但网络播放量和关注度高,是去年IP改编影视剧的总体状态。这种本应该呈现正相关、却远没达到正相关的联系或许只能用两个原因来解释,一方面是数据造假,以《三生三世》为例,250亿的播放量意味着平均一集的点击量是5.17亿左右,而我国的网民总数约是7.3亿,10-39岁的网民占总量70%左右,即5亿左右的青壮年人群。就这部剧的主要受众人群来看,不得不说这个比例有些过高。又或者是说众多粉丝看了不止一遍,才会产生如此高的播放量。但是与这个数据相反的是,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才6.3,甚至不如同期播放的《大唐荣耀》。

  另一方面,造成口碑和播放量不甚贴合的原因很可能是粉丝的追捧。这也是影视公司愿意付出高昂演出费的缘故,借由偶像明星的大量粉丝群获得收视率的保证。但是这种保证目前来看,正在逐渐削弱,例如被给予厚望的《盗墓笔记》系列、《青云志》等,即使是集结了当红的“小鲜肉”明星,最后也是被批的体无完肤,尤其是整个编剧不仅没能承袭原著的风格,反而以面目全非的形式偏离了原创。

  总之,真正的良心剧绝不是靠着IP取胜,这个道理现在逐渐清晰,可惜在商业利益面前似乎依旧被忽视。

  警钟:大IP成于粉丝经济,可能也毁于粉丝经济

  大IP从诞生之初转变为影视剧、游戏等衍生品,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粉丝的支持,甚至说IP改编的初衷都是为了利用其既有的原著粉,通过获得这部分人群的支持进而扩大影响。只是他们最初可能是最具期待性的一波人,到最后也极有可能是最失望、最痛恶、最影响观众口碑的一部分人。

  去年多部改编影视剧的扑街,大部分就是由于编剧不仅没有以新的形式塑造原著的精髓,反而随意篡改情节,导致人物关系混乱、形象受损,这极大地伤害了粉丝对原著的忠诚度。本来推动影视剧的强心剂最终成了决定口碑的“黑粉”,不得不说这既是商业利益的牺牲品,也是利益考量的结果,因为影视公司在原著IP和明星IP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也是为什么明知尊重原著更能获取口碑,反而选择迎合明星粉丝、放弃忠实的原因。

  虽然不少电视剧都是凭借偶像明星的粉丝效应迈进了“百亿俱乐部”,但应该看到这种效应因为其内在脆弱性正在逐渐缩小影响力。影视剧的造星功能众所周知,如今众多当红偶像几户皆是凭借一部成名之作或是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获得粉丝的认可,进而通过公司包装和形象设定扩大影响力。但是也不难看到这种基于一部剧的大热所支撑的形象和聚集的粉丝,如果长时间没有过硬作品加持,就会随着热度的逝去而逐渐被取代。

  例如去年以谍战为题材的《麻雀》《解密》《胭脂》三部曲,虽然云集众多鲜肉花旦,但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口碑方面都不尽如人意,着重突出偶像化的剧情设计和氛围烘托,并不能很好地展现一个年代的厚重和肃穆,甚至远远不及《伪装者》将家国话题和偶像化制作结合所达到的程度。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单凭明星组成的耀眼阵营仅仅能达到锦上添花的功能,不可能弥补剧情和制作上的缺陷,而这些改编剧的口碑一般再次说明粉丝经济的理性正在回归。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也对以粉丝经济为支撑的IP改编热潮抱之以消极态度。尽管上市影视公司财报上的盈利趋势转好,但资本对此表现得更为理性,定增推迟、并购遇阻的事件时有发生。与影视行业利润持续稳定增长的状态相反,股价下跌给赚得盆满钵满的上市公司添上了一层阴影。

  有数据显示,华策影视股价相较于2016年最高价下跌43.35%,华录百纳下跌40.93%,慈文传媒下跌34.72%,新文化下跌57%,星美联合(欢瑞世纪)下跌36.81%,长城影视下跌31.19%,唐德影视下跌29.45%。而在市值方面,华策影视缩水142亿元,华录百纳缩水96.76亿元,慈文传媒缩水67亿元,新文化缩水127.19亿元,星美联合(欢瑞世纪)缩水62.7亿元,长城影视缩水29.53亿元,唐德影视缩水42.75亿元。换句话说,押注大IP反而最后亏损的例子给了资本市场很大的警惕,这有可能也是急流勇退的征兆。

  如今的影视剧市场涌动着量和质之间的矛盾,即高质量产品远远滞后于观众对其的普遍需求,当这种矛盾慢慢积累,最后无疑会消耗掉对IP的狂热追求,届时就会如同一个丧失生命力的公司一般,转瞬即毁。

  但愿IP不会如同其他的风口一样,飞的越高,摔得越疼。

  • 网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