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正在对“隐私”一词变得格外敏感,近日虎嗅一文则点燃了这份恐惧。
10月15日,百度曾经的 “百度黄金眼”产品在知乎被爆出涉嫌收集、泄露用户隐私。16日,虎嗅网引用知乎用户发帖信息质疑其涉嫌收集用户隐私,并发出“珍爱生命,远离百度”的号召,引发众多媒体转载。
今日早间,百度推广官方微博回应称,“与市场上类似产品一样,该产品提供的是群体用户的大数据特征,不涉及用户个体隐私信息,更不会提供给商家”,并表示“因业务调整原因,2016年该产品已全面退出医疗服务领域。”
同时,百度在声明中表示对虎嗅网通过偷换概念、歪曲事实等方式诋毁百度行文表示强烈愤慨,同时将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维护权益。
百度官方声明中对该产品的说法和对虎嗅网报道的谴责
根据知乎用户爆料和百度某工程师实名回答,百度黄金眼是基于WI-FI信号估算到场客流状况和营销效果,而市场上知名的友盟的U-Oplus、树熊网络witown等产品都使用该技术作,如友盟+“U-Oplus”的官方介绍为“基于WI-FI智能感知技术,依托于阿里强大的数据及线上线下数据打通技术, 提供全域的人群画像,提供实时精准的客流统计,动线轨迹,热力分析。”
刚刚结束的阿里云栖大会,阿里云公开展示的可以进行用户客流分析WI-FI探针技术的新产品
那么,百度黄金眼、友盟+“U-Oplus”等产品的原理究竟是什么,是否真的会窃取用户隐私呢?
事实上,衡量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类服务商提供给用户的是个体数据还是群体用户特征——前者确实涉嫌用户隐私侵犯,后者则只有在群体意义上才有分析价值,不会构成对用户个人隐私的干扰。
这里提到的WI-FI智能感知技术,真正名字应该是“WI-FI探针技术”,探针的主要用途是统计与分析周围的WI-FI设备。当然,大家也不用担心个人隐私被偷走了。因为,探针只能知道手机WI-FI的MAC地址以及其他MAC层的信息,而手机号码与上网的具体信息(包括QQ号、微信号等),光靠探针是获取不到的。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WI-FI探针目前广泛应用于如下领域:客流统计与分析、公共安全、智慧交通乃至考勤、VIP到店提醒等等。例如在城市管理活动中,还可以通过覆盖城市的无线WI-FI探针网络对城市活动人员、车辆进行有效实时统计,实现智慧交通、智慧景区、智慧城市的相关布局,成为未来城市智慧的重要数据信息源。
当然,目前为止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商业领域的客流统计与分析,并与大公司的庞大用户群进行匹配,分析用户群体特征, 为商户提供大数据精准营销分析参考。正如一位知乎网友所解释:“这相当于一个卖煎饼的大妈,雇佣个人专门记录每个买煎饼顾客的男女、胖瘦等信息,一个月下来发现,胖的喜欢加两个蛋、瘦的喜欢一个蛋、男的喜欢加油条、女的喜欢加薄脆……正是这个举动让她比隔壁卖煎饼的大叔多赚了好多钱。”
就行业而言,除了百度,阿里、腾讯、小米、新浪、大众点评等众多互联网公司也都积极参与投资、研发和合作中。除了友盟+,比较知名的还有杭州树熊网络WI-FI广告路由器,是由前阿里巴巴员工离职创业创立,2014年就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合作,目前在全国180个城市有10万个热点,覆盖了8万商家。另一家知名的商用WI-FI运营商迈外迪也分别与小米、新浪、大众点评等企业都有合作。
大型互联网企业接入商用WI-FI运营商探针技术及应用场景
所以,这种通过WI-FI探针技术获得全量搜索数据,深度洞察用户行为,使得SEM优化效果提升以很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本身属于正当商业技术行为,并不涉及用户隐私问题,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餐厅、影院、商场等众多场所。
顺带说一句,百度黄金眼之所以被知乎用户揪出来,是因为2014年推出时重点是针对医疗领域,后来才渐渐扩充到商场、影院等,这就刺激了因为莆田系医院而对其深恶痛绝的用户神经。根据百度方面声明,因业务调整原因2016年该产品已全面退出医疗服务领域,目前已得到证实。
百度黄金眼之所以被揪出来,是因为早期曾应用于医疗领域
说到底,移动互联网时代,从运营商、手机厂商、操作系统到各种APP,都在获取用户某些信息,但大部分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千人千面”为主的个性化推荐产品,提升用户体验。除了极少数违法行为,大部分都不会对用户的个人隐私造成真正侵犯。当然,为了个人安全考虑,还是提醒大家注意这些产品的隐私协议,公共场所也尽量关闭WI-FI,能更安全一点是一点。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